執行單位 |
花蓮縣秀林鄉文蘭國小 |
計畫聯絡人聯絡資訊 |
姓名:蔡芳珠 職稱:教導主任 電話:(公)038641020#21 手機:0919270933 E-mail:hq2910877@gmail.com |
計畫名稱 |
「太、美族群展風華」~文蘭共學DISNEY |
|
||
(一) 結合課程屬性 |
☐部定課程 ⏹校訂課程 |
|
(二) 路線實施地點 |
路線1:☐跨縣市/⏹無跨縣市/地點:(請羅列路線之教學點) 路線2:☐跨縣市/⏹無跨縣市/地點:(請羅列路線之教學點) 〔若有多條路線,請自行新增〕 |
|
(三) 課程實施類型 |
⏹生態環境 ⏹人文歷史 ⏹山野探索 ☐休閒遊憩 ⏹社區走讀 ☐場館參訪 ☐職涯教育 ☐水域活動 |
|
(一)計畫理念: 本計畫「太、美族群展風華」~文蘭共學DISNEY課程設計:課程設計上以”擁抱自然,熱愛大地”為主軸,以文蘭國小校訂課程~”山水話文蘭” 之"大地遊戲"、"原來如此"、"水岸文蘭"、"綠野仙蹤"四大主題課程,從生活中學習-融合多元民族特色,教導學生了解自己特色文化,並將民族元素融入生活當中學習,發展傳統藝術裡的文化美學,進而應用於生活當中,打造文蘭國小成為人文、生態小學,培養學童成為愛鄉、愛土、文蘭小達人。 (二)計畫目標: 1.學生能藉由戶外優質路線課程規劃,提升學習興趣及學習成效。 2.教師能藉由有系統的戶外教育專業成長活動,增進教師專業發展。 3.學校能藉由教師及學生所營造出的學校願景及學生圖像,架構出多元的戶外教育課程。 4.學校戶外教育優質路線課程、教師戶外教育專業發展,能有效反映在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成效的提升上,並獲得社區及家長的肯定。 |
||
|
||
學校戶外教育優質課程介紹 |
(一)戶外教育理念與課程架構與目標: 文蘭國小將充分運用學校及社區周邊環境資源和學生族群本身的優勢,除建構學校本身個別特色外,並呼應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以戶外教育理念課程設計為導向,透過探索、操作、走讀、觀察、互動、反思學習等歷程,結合五感體驗的融合學習,讓學習更貼近學習者的生活經驗。來加深加廣知識、情意及技能課程內涵並活用所學知識於生活情境當中,其戶外教育理念與課程架構與目標如下: 文蘭共學DISNEY課程架構與十二年課綱素養導向設計示意圖: Design課程設計、Initiative主動學習、Solve問題解決、Nature回歸自然
(二)戶外教育優質路線場域選擇與路線主題: 本計畫以學校本位課程及戶外教育課程為主體,將學校場域附近部落文化、原住民智慧與學校教學空間作有目的有效之規劃與設計,營造出以校本課程為主,搭配學校附近自然景觀、文化資源、熱門觀光景點,以及鄰近社區人力及物力,發展為具地方特色之「優質戶外教育學習路線」。 (三)優質戶外教育路線概況: 學校周邊場域結合戶外課程教學活動有以下4條路線
本學習路線-琺瑙(池南村在地戶外教育路線),以學校本位課程搭配學科領域或議題教學,主要學習壽豐鄉池南村阿美族在地部落傳統樂舞與手工藝技藝。 與部定課程之連結: 路線可結合綜合、彈性、藝文、自然與生活領域 (1)認識阿美族民俗植物--學習部落野菜辨識及採集(綜合、自然與生活領域) (2)構樹皮製作認識--學習原民祖先智慧(藝文、自然與生活領域) (3)學習搭建獵寮岸--搭建達路(彈性、自然與生活領域) (4)學習原民智慧運用周遭環保材料烹煮食物 --生火體驗、石頭火鍋(生活、自然與生活領域) (5) 學習阿美族傳統樂舞與歌謠--阿美族樂舞體驗(綜合、藝文)
本學習路線-米亞丸(文蘭村在地戶外教育路線),主要學習壽豐鄉在地池南教育中心環境教育知識與素養。 與部定課程之連結: 路線可結合綜合、環境、藝文、自然與生活領域 (1)了解林場歷史演進--池南林場話古今(語文、環境議題) (2) 池南林場環境教育導覽--池南林場環境教育(環境議題) (3) 尋找豐田玉--白鮑溪溯溪尋寶(藝文、自然與生活領域)
3.C 柏拉瑙Branaw 一日遊學課程學習主題:綠野仙蹤 本學習路線米亞丸(文蘭村在地戶外教育路線),主要學習壽豐鄉在地池南教育中心環境教育知識與素養。 與部定課程之連結:可結合綜合、彈性、生活、自然、環境教育議題。 (1)了解青陽農園環境歷史--青陽農園話古今(環境教育議題) (2)農園動植物環境教育導覽--青陽農園環境教育(自然、環境教育議題) (3)學習太魯閣族傳統工藝--狩獵陷阱製作(綜合、生活) 4.D慕谷慕魚Meqemegi 一日遊學課程學習主題:Truku樂舞與工藝 本學習路線-慕谷慕魚(銅門村鄰村戶外教育路線):要學習秀林鄉文蘭村太魯閣族在地部落傳統文化與手工藝技藝。 與部定課程之連結:可結合社會、藝術、生活、自然領域。 課程目標: (1) 了解文蘭太魯閣族山刀歷史--山刀老街巡禮(社會領域) (2) 學習太魯閣族工藝--民俗植物與串珠(藝術、生活、自然領域。) (3)學習太魯閣族傳統美食--竹筒飯製作(社會、生活領域。) (4)太魯閣族弓箭與狩獵文化體驗--射箭與狩獵文化(社會、生活、自然領域。) |
|
〔若有多條路線,請自行新增〕
戶外教育優質路線介紹(路線一) |
|||||||||||||||||||||||||||||||||||||||||||||||||||||||||||||||||||||||||||||||
|
琺瑙(池南村在地戶外教育路線) |
||||||||||||||||||||||||||||||||||||||||||||||||||||||||||||||||||||||||||||||
|
110學年度上、下學期 |
||||||||||||||||||||||||||||||||||||||||||||||||||||||||||||||||||||||||||||||
|
適切實施3-6年級 |
||||||||||||||||||||||||||||||||||||||||||||||||||||||||||||||||||||||||||||||
|
每梯次20-40人,每學年可提供2-4梯次。 |
||||||||||||||||||||||||||||||||||||||||||||||||||||||||||||||||||||||||||||||
|
◎路線課程目標、進行方式與評量方法: 1路線課程目標: 本學習路線琺瑙(池南村在地戶外教育路線),主要學習壽豐鄉池南村阿美族在地部落傳統樂舞與手工藝技藝,可結合綜合、彈性、藝文、自然與生活領域,課程目標: (1)認識阿美族民俗植物 (學習部落野菜辨識及採集) (2)認識、學習原民祖先智慧 (構樹皮製作) (3)學習搭建獵寮岸(搭建達路) (4)學習原民智慧運用周遭環保材料烹煮食物 (生火體驗、石頭火鍋) (5) 學習阿美族傳統樂舞與歌謠 (阿美族樂舞體驗)。 2.進行方式與評量方法: 本路線為一日路線,學習時間約4至6小時,交通工具為步行、單車或遊覽車。詳細學習進行方式與評量方法如下: ◎教學活動前教學準備: 擬定課程、確認課程方式﹐以教學看板及生動活潑之示範進行教學並擬定相關因應方案。 ◎教學活動中學習: 執行課程運作讓學生進行操作及分組競賽,並確保人員安全。 ◎教學活動後學習評量: 由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蒐集資料後報告並分享,評量過程中能反思活動歷程並書寫心得,以實作、心得分享、學習單等方式評量學生學習成效,並以問卷方式徵詢參與者之回饋建議,並以此改進自我之教學。 |
||||||||||||||||||||||||||||||||||||||||||||||||||||||||||||||||||||||||||||||
|
1-12月皆可(寒、暑假除外) |
||||||||||||||||||||||||||||||||||||||||||||||||||||||||||||||||||||||||||||||
|
學習地點 |
學習內容 |
|||||||||||||||||||||||||||||||||||||||||||||||||||||||||||||||||||||||||||||
池南部落 |
學習主題:Amism樂舞與工藝 1池南部落野菜辨識及採集(認識阿美族民俗植物)→苜蓿芽工作室構樹皮製作(認識、學習原民祖先智慧) →搭建達路岸(學習搭建獵寮) →生火體驗、石頭火鍋(學習原民智慧運用周遭環保材料烹煮食物) →阿美族樂舞體驗(學習阿美族傳統樂舞與歌謠) |
||||||||||||||||||||||||||||||||||||||||||||||||||||||||||||||||||||||||||||||
|
安全風險管理: 教學活動前: 擬定課程、確認課程方式﹐進行人員訓練並擬定相關因應方案。 教學活動中: 執行課程運作並確保人員安全。 教學活動後: 針對課程執行狀況進行活動檢討,改進課程方案。 「太、美族群展風華~文蘭共學DISNEY」優質戶外教育路線活動安全檢核表
承辦人核章: 處室主任核章: 校長核章: |
||||||||||||||||||||||||||||||||||||||||||||||||||||||||||||||||||||||||||||||
戶外教育優質路線介紹(路線二) |
|||||||||||||||||||||||||||||||||||||||||||||||||||||||||||||||||||||||||||||||
|
米亞丸(文蘭村在地戶外教育路線): |
||||||||||||||||||||||||||||||||||||||||||||||||||||||||||||||||||||||||||||||
|
110學年度上、下學期 |
||||||||||||||||||||||||||||||||||||||||||||||||||||||||||||||||||||||||||||||
|
適切實施3-6年級 |
||||||||||||||||||||||||||||||||||||||||||||||||||||||||||||||||||||||||||||||
|
每梯次20-40人,每學年可提供2-4梯次。 |
||||||||||||||||||||||||||||||||||||||||||||||||||||||||||||||||||||||||||||||
|
◎路線課程目標、進行方式與評量方法: 1路線課程目標: 本學習路線米亞丸(文蘭村在地戶外教育路線),主要學習壽豐鄉在地池南教育中心環境教育知識與素養,可結合生活、語文、藝文、環境領域。 課程目標: (1)了解林場歷史演進(池南林場話古今) (2) 池南林場環境教育導覽(池南林場環境教育) (3) 尋找豐田玉(白鮑溪溯溪尋寶) 2.進行方式與評量方法: 本路線為一日路線,學習時間約4至6小時,交通工具為步行、單車或遊覽車。詳細學習進行方式與評量方法如下: ◎教學活動前準備: 擬定課程、確認課程方式﹐以教學看板及生動活潑之示範進行教學並擬定相關因應方案。 ◎教學活動中學習: 執行課程運作讓學生進行操作及分組競賽,並確保人員安全。 ◎教學活動後學習評量: 由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蒐集資料後報告並分享,評量過程中能反思活動歷程並書寫心得,以實作、心得分享、學習單等方式評量學生學習成效,並以問卷方式徵詢參與者之回饋建議,並以此改進自我之教學。 |
||||||||||||||||||||||||||||||||||||||||||||||||||||||||||||||||||||||||||||||
|
1-12月皆可(寒、暑假除外) |
||||||||||||||||||||||||||||||||||||||||||||||||||||||||||||||||||||||||||||||
|
學習地點 |
學習內容 |
|||||||||||||||||||||||||||||||||||||||||||||||||||||||||||||||||||||||||||||
米亞丸(文蘭村在地戶外教育路線): |
學習主題:池南林場探險 池南林場話古今(了解林場歷史演進) →池南林場環境教育(池南林場環境教育導覽) →尋找豐田玉(白鮑溪溯溪尋寶) |
||||||||||||||||||||||||||||||||||||||||||||||||||||||||||||||||||||||||||||||
|
安全風險管理: 教學活動前: 擬定課程、確認課程方式﹐進行人員訓練並擬定相關因應方案。 教學活動中: 執行課程運作並確保人員安全。 教學活動後: 針對課程執行狀況進行活動檢討,改進課程方案。 「太、美族群展風華~文蘭共學DISNEY」優質戶外教育路線活動安全檢核表
承辦人核章: 處室主任核章: 校長核章: |
||||||||||||||||||||||||||||||||||||||||||||||||||||||||||||||||||||||||||||||
戶外教育優質路線介紹(路線三) |
|||||||||||||||||||||||||||||||||||||||||||||||||||||||||||||||||||||||||||||||
|
柏拉瑙(文蘭村在地戶外教育路線): |
||||||||||||||||||||||||||||||||||||||||||||||||||||||||||||||||||||||||||||||
|
110學年度上、下學期 |
||||||||||||||||||||||||||||||||||||||||||||||||||||||||||||||||||||||||||||||
|
適切實施3-6年級 |
||||||||||||||||||||||||||||||||||||||||||||||||||||||||||||||||||||||||||||||
|
每梯次20-40人,每學年可提供2-4梯次。 |
||||||||||||||||||||||||||||||||||||||||||||||||||||||||||||||||||||||||||||||
|
◎路線課程目標、進行方式與評量方法: 1路線課程目標: 本學習路線柏拉瑙(文蘭村在地戶外教育路線):主要學習秀林鄉文蘭村太魯閣族在地部落生態環境認識與環境保育,可結合綜合、彈性、生活、自然、環境教育議題。 課程目標: (1)了解青陽農園環境歷史(青陽農園話古今) (2)農園動植物環境教育導覽(青陽農園環境教育) (3)學習太魯閣族傳統工藝 (狩獵陷阱製作) 2.進行方式與評量方法: 本路線為一日路線,學習時間約4至6小時,交通工具為步行、單車或遊覽車。詳細學習進行方式與評量方法如下: ◎教學活動前準備: 擬定課程、確認課程方式﹐以教學看板及生動活潑之示範進行教學並擬定相關因應方案。 ◎教學活動中學習: 執行課程運作讓學生進行操作及分組競賽,並確保人員安全。 ◎教學活動後學習評量: 由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蒐集資料後報告並分享,評量過程中能反思活動歷程並書寫心得,以實作、心得分享、學習單等方式評量學生學習成效,並以問卷方式徵詢參與者之回饋建議,並以此改進自我之教學。 |
||||||||||||||||||||||||||||||||||||||||||||||||||||||||||||||||||||||||||||||
|
1-12月皆可(寒、暑假除外) |
||||||||||||||||||||||||||||||||||||||||||||||||||||||||||||||||||||||||||||||
|
學習地點 |
學習內容 |
|||||||||||||||||||||||||||||||||||||||||||||||||||||||||||||||||||||||||||||
柏拉瑙(文蘭村在地戶外教育路線):
|
學習主題:綠野仙蹤 青陽農園話古今(了解青陽農園環境歷史) →青陽農園環境教育(蜻蜓、農園動植物環境教育導覽) →狩獵陷阱製作(太魯閣族傳統工藝學習) |
||||||||||||||||||||||||||||||||||||||||||||||||||||||||||||||||||||||||||||||
|
安全風險管理: 教學活動前: 擬定課程、確認課程方式﹐進行人員訓練並擬定相關因應方案。 教學活動中: 執行課程運作並確保人員安全。 教學活動後: 針對課程執行狀況進行活動檢討,改進課程方案。 「太、美族群展風華~文蘭共學DISNEY」優質戶外教育路線活動安全檢核表
承辦人核章: 處室主任核章: 校長核章: |
||||||||||||||||||||||||||||||||||||||||||||||||||||||||||||||||||||||||||||||
戶外教育優質路線介紹(路線四) |
|||||||||||||||||||||||||||||||||||||||||||||||||||||||||||||||||||||||||||||||
|
慕谷慕魚(銅門村鄰村戶外教育路線) |
||||||||||||||||||||||||||||||||||||||||||||||||||||||||||||||||||||||||||||||
|
110學年度上、下學期 |
||||||||||||||||||||||||||||||||||||||||||||||||||||||||||||||||||||||||||||||
|
適切實施3-6年級 |
||||||||||||||||||||||||||||||||||||||||||||||||||||||||||||||||||||||||||||||
|
每梯次20-40人,每學年可提供2-4梯次。 |
||||||||||||||||||||||||||||||||||||||||||||||||||||||||||||||||||||||||||||||
|
◎路線課程目標、進行方式與評量方法: 1路線課程目標: 本學習路線慕谷慕魚(銅門村鄰村戶外教育路線):要學習秀林鄉文蘭村太魯閣族在地部落傳統文化與手工藝技藝,可結合社會、藝術、生活、自然領域。 課程目標: (1) 了解文蘭太魯閣族山刀歷史 (山刀老街巡禮) (2) 學習太魯閣族工藝 (民俗植物與串珠) (3)學習太魯閣族傳統美食(竹筒飯製作) (4)太魯閣族弓箭與狩獵文化體驗(射箭與狩獵文化) 2.進行方式與評量方法: 本路線為一日路線,學習時間約4至6小時,交通工具為步行、單車或遊覽車。詳細學習進行方式與評量方法如下: ◎教學活動前準備: 擬定課程、確認課程方式﹐以教學看板及生動活潑之示範進行教學並擬定相關因應方案。 ◎教學活動中學習: 執行課程運作讓學生進行操作及分組競賽,並確保人員安全。 ◎教學活動後學習評量: 由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蒐集資料後報告並分享,評量過程中能反思活動歷程並書寫心得,以實作、心得分享、學習單等方式評量學生學習成效,並以問卷方式徵詢參與者之回饋建議,並以此改進自我之教學。 |
||||||||||||||||||||||||||||||||||||||||||||||||||||||||||||||||||||||||||||||
|
1-12月皆可(寒、暑假除外) |
||||||||||||||||||||||||||||||||||||||||||||||||||||||||||||||||||||||||||||||
|
學習地點 |
學習內容 |
|||||||||||||||||||||||||||||||||||||||||||||||||||||||||||||||||||||||||||||
慕谷慕魚(銅門村鄰村戶外教育路線) |
學習主題:Truku樂舞與工藝 山刀老街巡禮(了解文蘭太魯閣族山刀歷史) →民俗植物與串珠(太魯閣族工藝學習) →竹筒飯製作(太魯閣族傳統美食) →射箭與狩獵文化(太魯閣族弓箭與狩獵文化體驗) |
||||||||||||||||||||||||||||||||||||||||||||||||||||||||||||||||||||||||||||||
|
安全風險管理: 教學活動前: 擬定課程、確認課程方式﹐進行人員訓練並擬定相關因應方案。 教學活動中: 執行課程運作並確保人員安全。 教學活動後: 針對課程執行狀況進行活動檢討,改進課程方案。 「太、美族群展風華~文蘭共學DISNEY」優質戶外教育路線活動安全檢核表
承辦人核章: 處室主任核章: 校長核章: |
|
|
(一) 推廣分享機制 |
擬透過公部門網站、旅遊資訊平台、社群軟體、媒體,進行戶外優質路線之推廣與行銷。 1.公部門網站: ◎縣政府觀光旅遊局 ◎縣政府教育處 ◎社區通 ◎學校網站 2.網路資訊平台: ◎花蓮洄瀾網、花蓮觀光資訊網、花蓮旅遊網…等。 3.社群軟體: ◎臉書粉絲頁、LINE 群組、wechat等。 4.媒體 ◎平面媒體、電視媒體…等。 |
(二) 來訪學校合作機制 |
◎參與學校之申請方式: 可以透過以下連結線上申請或電話申請。 1.特色遊學網站: http://wenlan038.wixsite.com/tour 3.學校網頁: http://www.wlps.hlc.edu.tw/modules/tadnews/index.php 4. 文蘭國小戶外教育優質路線http://www.wlps.hlc.edu.tw/modules/tad_web/news.php?WebID=10&NewsID=4 ◎來訪學校合作機制: 參與學校之申請,活動開始前2星期,由申請學校聯絡本校申請,如申請學校不足額則由本校邀請有意願之學校。詳細申請與學校之資格如下! ◎來訪學生與在校學生共學、交流互動機制 1. 課前準備:線上學伴遠距學習: 課程部分協助來訪學校先備知識學習,並給予學校本校相關教材與資訊,進行先備知識之學習。利用班級彈性及綜合活動時間,進行學校間之學伴遠距視訊共學,體驗不同地區戶外教育特色學習。行政部分協助申請學校了解戶外教育路線場域,並初步將來訪與受訪學校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模式以數人為一組,成員須包含它校一名以上之成員。 2.實際入班交流學習: 蒞校進行戶外教育課程體驗,首先安排學伴相見歡,認識雙方學校與成員,然後將學生按照分組名單進行編組。接著由本校學生擔任導覽員,進行學校戶外教育路線之簡易導覽,導覽後即進行各項學習活動。並先進行相關課程活動介紹,參與學校進行戶外課程體驗學習、進班協同共學,體驗學校或社區戶外教育特色課程。相關戶外教育課程由參加的班級導師及學生合作規劃。 3.成果發表會與學習歷程影像紀錄: 進行戶外優質課程交流後,兩校將課程經驗與成果學習歷程,由雙方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聯合成果發表會及反思回饋與分享。教師引導學生以多元學習歷程影像紀錄展現並深化交流學習成效。最後透過社群網站、臉書粉絲頁分享學生反思課程之相關回饋。 ◎申請參與學校之資格: 1.各縣市有參與申請教育部戶外學校相關計畫學校優先 2.各縣市偏遠以上學校優先 3.策略聯盟學校優先 ◎如以上皆滿足條件,則以優先申請者為補助學校。 ◎外校參與對象經費負擔比例: 1.中、低收入身分學生優先補助100% 2.各縣市有參與申請教育部戶外學校相關計畫學校、各縣市偏遠以上學校、策略聯盟學校優先部分補助20-50%(視各校情況補助之) ◎可分享與服務之優質路線舉例: 本校可以分享與服務之戶外教育優質路線建議為路線A及路線D二條,並編列外校參與本校優質戶外教育路線課程 (A-D路線各2梯次共8梯次,每梯次上限40人,總人數320人) 每梯次補助計補助16,000元,8梯次合計補助137,600元,若參訪學校本身亦有相關經費挹注,本校之補助項目及金額得隨時調整之。 |
五、預期效益 |
||
執行項目 |
量化成效 |
填列說明 |
(一)預計提供校次及來訪人數 |
|
(一)量的效益 1、預期提供外校8校參與本校優質戶外教育路線課程,人數320人次(A-D路線各2梯次共8梯次,每梯次上限40人)。 2、預期學生參與優質戶外教育路線課程時間每週至少40分鐘(一節課)。 3、以問卷方式評量參與本計畫之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預計每年提高15-20%。 4、以問卷方式評量參與本計畫之學生的滿意度調查達80%。 5、學生每學年能學會自主規劃戶外教育自主課程一次。 |
(二)本校預計參與人數 |
|
本校參與教師數8人參與學生數120人次,預期課程實施對學生學習之效益評估:【「族群共學展風華-」~文蘭遊學DISNEY】課程設計上以”從自然生活環境中學習-融合多元民族特色”為主軸,讓學童透過體驗探索、環境行動、大地桌遊…等課程設計,去接觸學校社區所處的自然、生態及人文環境。期盼透過課程讓學童學會走讀、體驗、探索與認同社區,凝聚社區再造力量與永續發展。 |
(三)外部協作師資 |
⏹專業課程需求7位 ⏹安全風險管理需求1位 ☐其他________需求,____位 |
預計本次實施之課程是有和外部師資協作:課程實施對教師專業發展之促進作用 ◎組成戶外教育學習社群:組成戶外教育課程小組,進行課程開發及活動設計。 ◎辦理教師增能研習活動:規劃教師認證機制: ◎辦理經驗分享回饋:與鄰近推動戶外教育學校共同辦理經驗分享回饋,吸收彼此經驗,提升課程辦理品質。 3.社區參與:課程實施對家長參與及家長成長的影響 ◎透過定期的專業研討,提升教師與社區人力資源的專業知能 ◎互相支援與整合共享社區資源,並共同規劃在地遊學課程教學平台。 ◎整合校內外的專業團隊及人力,創造優質的教學品質,達到展學共榮的目標。 |
|
歷年執行戶外教育優質路線成果:
107學年度: 花蓮縣縣內國中小及本校學生、花蓮縣全縣空間美學研習、宜蘭武塔國小、台北市長春國小、台北市濱江國小、全縣自然領域研習、全國環境教育年會、新北市數學領域輔導團 參與課程: 野外求生技能(狩獵技巧、野菜辨識、石頭火鍋體驗)、薏苡串珠diy、竹杯子彩繪、原民植物辨識課程、阿美族石頭火鍋環保鍋具製作、辨識原民植物、了解原民知識和文化特色、原民彈弓體驗、竹杯子彩繪、構樹皮貓頭鷹diy體驗、阿美族與太魯閣族的文化、傳統太魯閣美食(竹筒飯製作)、青陽農場(認識蝴蝶)、野外求生技能、太魯閣傳統狩獵技能體驗、認識阿美族傳統捕魚技能和早期如何運用傳統編織及編繩、綑綁等技能、認識傳統工藝(小山刀製作、手工藝編織)技能、鯉魚潭環潭鐵馬行~認識鯉魚潭周邊生態環境、狩獵工具介紹及操作簡易草屋技巧及操作方式教學、認識傳統植物手工藝製作。 人數: 約1200人次 108學年度: 目前執行花蓮縣縣內國小及本校學生、花蓮縣月眉國小、豐山國小、北埔國小等。 參與課程: 野外求生技能(狩獵技巧、野菜辨識、石頭火鍋體驗)、薏苡串珠diy、竹杯子彩繪、原民植物辨識課程、阿美族石頭火鍋環保鍋具製作、辨識原民植物、了解原民知識和文化特色、原民彈弓體驗、竹杯子彩繪、構樹皮貓頭鷹diy體驗、阿美族與太魯閣族的文化、傳統太魯閣美食(竹筒飯製作)、青陽農場(認識蝴蝶)、野外求生技能、太魯閣傳統狩獵技能體驗、認識阿美族傳統捕魚技能和早期如何運用傳統編織及編繩、綑綁等技能、認識傳統工藝(小山刀製作、手工藝編織)技能、鯉魚潭環潭鐵馬行~認識鯉魚潭周邊生態環境、狩獵工具介紹及操作簡易草屋技巧及操作方式教學、認識傳統植物手工藝製作。
(四)參考資料網址 ◎特色遊學網站: http://wenlan038.wixsite.com/tour ◎鯉魚潭畔話文蘭特色遊學papago 臉書粉絲頁:
|
回饋表與教學學習單其他補充說明
(一)回饋表
「太、美族群展風華~文蘭共學DISNEY」優質戶外教育路線回饋單
各位同學好:
非常感謝你參與本校優質戶外教育路線教學活動,希望活動的安排與課程的設計能讓你有豐富的收穫。為使下次活動更臻完美,請你依本次參加活動的感受,提供寶貴的建議與回饋,以作為日後舉辦類似活動之參考,謝謝!
一、活動課程方面(請在□打勾)
(一)您對本課程主題內容安排之滿意程度?
非常滿意□ |
滿意□ |
尚可□ |
不滿意□ |
非常不滿意□ |
(二)您對課程主講者整體表現之滿意程度?
非常滿意□ |
滿意□ |
尚可□ |
不滿意□ |
非常不滿意□ |
二、活動整體安排方面
(一)您對課程時間的安排之滿意程度?
非常滿意□ |
滿意□ |
尚可□ |
不滿意□ |
非常不滿意□ |
(二)您對活動場地之滿意程度?
非常滿意□ |
滿意□ |
尚可□ |
不滿意□ |
非常不滿意□ |
(三)您對服務人員態度之滿意程度?
非常滿意□ |
滿意□ |
尚可□ |
不滿意□ |
非常不滿意□ |
(四)您對校外教學規劃及說明的了解?
非常滿意□ |
滿意□ |
尚可□ |
不滿意□ |
非常不滿意□ |
三、本次活動之建議